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综合种养场游人如织,蔬菜基地机声隆隆,低洼田里禾苗长势喜人……走马地处赣江之滨的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丰城市曲江镇,扑面而来的却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滚滚热潮,处处播撒着绿色的希望。该镇是丰城高新园区所在地,有水田3万亩、旱地1、2万亩,年青人大多进厂务工,以前撂荒现象严重。近年来,该镇15个村(居)委会就有12个成立了绿色生态农业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率达90%,60%的村靠土地流转使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
“土地流转不仅盘活了土地,遏制撂荒,促使农业增效,而且带动农民增收,让到园区务工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不便在企业务工的妇女、老人及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谈起绿色生态农业,该镇*委书记吴智峰娓娓道来。
荒山岭上开农庄
“我自产自销,大部分是城里来的游客买走的。节假日格外热闹,采摘,垂钓,捉鸡鸭,露天烧烤……”在曲江农庄,当老板*永昌谈起农家乐时,满脸笑容地说。该农庄离省城南昌才30公里,车程半小时,为南昌及周边县市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实现快来快去一日游,一年四季游客不断,让村民吃旅游饭,赚生态钱。
远远望去,曲江农庄绿意盎然,一头连着毛坊湖,一头连着丰厚高速公路,既有园地,又有水田,地势高低不平。据曲江镇农业站站长张建辉介绍,这里原来分给农户,大部分荒芜,村集体没一分钱收入。为盘活土地,年经营主体*永昌等人以每年每亩元从散户中集中流转过来,另以每亩30元作为村集体收入,流转面积多亩。为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该镇因势利导,引导经营主体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实现单产土地效益最大化,总引资万元打造现代绿色农业综合体,建成各具特色的种养区,形成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多区合一”的立体种养模式:粮菜区里,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后,经营主体将亩种植双季稻,亩产1多斤,冬季租给种菜大户;高密度养鱼区里,70亩水库人放天养,深凯渔业股份合作社采取高密度循环技术养殖卿鱼、鲈鱼、桂鱼、石斑鱼等,实现年产鱼20多万斤;果园采摘区里,鑫鑫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了50亩火龙果、20亩杨桃、30亩葡萄,仅火龙果年亩产可产0多斤;把高低不平的山坡建成飞禽养殖区,用于放养火鸡、土鸡和红嘴鸭等。
“我在这里做长期工,平均每天赚元,当锻炼身体。庄稼要下叶面肥,肥里加入乳粉,增加了果子的水份和甜度。”今年61岁的曲江暗山村委会山岗岭村甘冬发退休后闲不住,平时锄草、施肥、打药、剪枝,见事做事。“我做点工,比甘冬发贵,至少元一天,这里以后扩种葡萄,城里人喜欢。”今年54岁的密岭村塘下组熊爱和边扎钢构大棚边说。
荒沙滩上挖富矿
锄草,打药,喷水……刚种完胡萝卜的乐卖特千亩蔬菜基地一片繁忙。这片荒滩连着赣江,尽管分到了农户,但10多年无人耕作,一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油然而生。“因为下的全是有机肥,非常受欢迎,乐卖特超市卖一小部分,大部分运到外地销售。老板蔡青华和我都也是丰城泉港镇人,蔡老板在丰城开乐卖特超市,是他把这片荒沙滩变成*金滩。7月准备,8月开始种,12月收获……”今年67岁的泉港中心小学退休老*员谢青华在基地当管理员,打理日常事务。
年6月,乐卖特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该市产权交易中心在网上流转10年土地承包经营权,将该镇根洲、老岸组亩闲置荒沙盘活利用,总投资万元以种植有机胡萝卜为主,套种西蓝花、大蒜、玉米等,主要销往南昌、长沙、寿光等地蔬菜市场,并在全国“一亩田”“惠农网”等线上平台推介销售,年产值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7.5万元。年4月,该合作社被宜春市评为优秀农村专业大户,被丰城市列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经江西省食品发酵研究所检测,产品符合《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要求,深受市场青睐。
据介绍,该基地采用一条龙机械化工艺作业:全是拖拉机在田里走,根据需要更换犁头、耙和垄器;全面实施遥控微喷灌溉系统,无人机打药;全程流水线清洗包装,建有保鲜冷库6只,库容超立方米……秉承“立足市场、服务百姓、回报社会”宗旨,乐卖特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打造成数字农业的典范、农技推广的示范、农业观光的亮点。
“虽然是机械化作业,但还是需要大量人工。要靠手工种一个多月,每天30多人种,现在有一部分出苗。多的时候多人做事,扯草、洒水、搬运等都离不人工,比如草要用手一根一根扯,清洗流水线要40多人在不同的工位作业。年青人都到园区去了,我们老妈子老头子就在家门口打工。”今年65岁正在乐卖特基地劳作的朱春秀脸笑容地说。为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合作社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民年用工量超人次,其中有管理及技术员6名,季节工22人,一年为附近村庄提供4个月的劳动力,40多个脱贫户参与分红,按投入资金多少分红。
低洼田上禾苗壮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以前栽一季,花不来,下雨会浸死,守着几分田连饭都吃不饱,打工只要能吃苦,就不怕……”炎炎烈日,曲江村委会根洲村脱贫户吴绍华正在禾田里干活,如今靠在田地里打工维持父子俩生活,供孩子读书。
“我是从网上看到这里有块低洼田出租,而且看到丰城的投资环境好,老百姓重情重义,决定投资丰城。没有搞破坏的,遇到困难跟村干部讲,都会来帮忙,挺好的。”去年3月,浙江人蔡冬冬以每亩元的租金承包了亩低洼田,投入多万元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茭白,全部请当地人种植,成为当时流转单块面积最大、当地土地租金最高、给农民工价最多的土地流转承包户。蔡冬冬从浙江带来禾种,请当地人种植水稻,既卖谷又卖米。为延长产业链,大部分稻谷在曲江青山农场烘干后,拖到该市张巷镇加工成又圆又小的米粒,再由批发商运到浙江的米网上销售,价格比当地贵得多。不能种双季稻的,种一季稻子后,接着种一季油菜。
为进一步利用土地,对亩常年积水种不了稻子的低洼田种茭白,一年2季,亩产0斤,卖到全国各批发市场,价格每斤1至3元。“茭白属禾本科植物,在唐朝曾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是‘六谷’之一。根系发达,需水量大,和禾苗套种间作,有利于防止稻田水分流失蒸发。我的家乡在稻田套种茭白的人很多,有种植技术,有销路。”谈起稻茭套种,蔡冬冬饶有兴趣地说。
“我早上一起来,就坐面包车去田里做事,晚上又坐面包车回来,小车子接进送出!”务工人员李发根说,从家门口到田间地头,蔡冬冬专门安排司机用小车接送。据介绍,这里打约、分孽、移栽等全是人工技术活,请了月工资元的长期工5人,平时几十个人做事,多的时候多人,大多是留守妇女、老人和脱贫户,人均多元一天。(袁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