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的军事行动战争事典
TUhjnbcbe - 2023/1/24 15:17:00

永乐三年(年),明成祖朱棣决定派遣郑和统率水师数万人出使西洋,自永乐三年(年)至宣德八年(年)28年间,先后共7次出使,历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几次下西洋除了我们一般认知的对西洋国家进行和平的贸易和外交外,还进行了3次*事行动,在长乐天妃宫碑文中记载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以及相关*事行动。

从《天妃之神灵应记》的记载可知,宣德六年(年)到宣德八年(年)的第七次下西洋,随同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官员有都指挥朱真、王衡二人,而都指挥是卫所的最高长官,一般统率士兵人左右,据此推测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舰队中可能有士兵1万人,即“官校旗*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

从《天妃之神灵应记》中可知,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下西洋伴随有*事行动。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年),郑和奉命率舰队出使西洋古里等国。在途中曾停泊旧港。旧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南方,地理位置重要。15世纪初,东南亚海域上的劫掠行为时有发生,而陈祖义正是盘踞在旧港一带的海寇。陈祖义名义上是海寇,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即三佛齐国的将领。在三佛齐国的荫蔽之下,陈祖义时常暴力掠夺过往船只,阻碍了附近商船的往来。

郑和到旧港后,起初想对陈祖义进行招抚,但陈祖义妄图通过诈降的方式偷袭郑和船队。事情很快败露,郑和“率兵与战,祖义大败,杀贼*五千余人,烧贼船十艘,获其七艘,及伪铜印二颗,生擒祖义等三人。既至京师,命悉斩之”,一举剿灭了盘踞在旧港的海盗集团。剿灭陈祖义对诸番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诸夷闻之震慑,曰:真天威也。吾曹安意内向矣”。

第三次下西洋

锡兰山国古称僧伽罗国,位于印度大陆南端,即今之斯里兰卡岛,关于其国名有一个传说,明嘉兴藏本《大唐西域记》载:“昔释迦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罗,诸德兼备,国人推尊为王,故国亦以僧伽罗为号也。以大神通力,破大铁城,灭罗刹女,拯恤危难。于是建都筑邑,化导是方,宣流正教,示寂留牙,在于兹土。金刚坚固,历劫不坏,宝光遥烛,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阳丽昼。凡有祷禳,应答如响。国有凶荒灾异,精意恳祈,灵禅随至。今之锡兰山,即古之僧伽罗国也。王宫侧有佛牙精舍,饰以众宝,晖光赫奕,累世相承,敬礼不衰。”

永乐三年(年),明成祖遣中使太监郑和往锡兰山国供养佛牙,而其国王亚列苦奈儿“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凶悖,靡恤国人,亵慢佛牙”,还利用其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劫掠往来的客商。郑和到其国后,劝国王亚列苦奈儿崇敬佛法,远离外道,然而亚列苦奈儿却不听郑和劝告,反而向郑和勒索钱财,并意图谋害郑和,郑和发现亚列苦奈儿的企图,及时脱离了锡兰山国。

永乐七年(年),郑和再次奉命出使西洋,途经锡兰山国,并想向其国寺院布施立碑,然而其国王对明*府布施与颁赐的财务并不满意,索价甚高,并想要谋害郑和,国王发兵5万人,准备劫取郑和船队中的所有财务。但郑和已经提前听到了消息,有了警觉,准备率使团离开锡兰山国的首都康提(Kandy)。然而,在撤退途中,郑和一行发现道路早已被锡兰*伐木截断。郑和与部下商议:“贼众既出,国中必虚,且谓我*孤怯,无能为。如出其不意,可以得志。”趁着夜色,郑和一边秘密遣人回港口通知明水师准备抵抗锡兰进攻,一边以兵三千,趁夜由小路一举攻克了锡兰的都城,并擒获了其国王亚列苦奈儿。锡兰*得知王都失陷后,撤回在港口进攻明*水师的*队,整合其国内其他*队,包围王都,将郑和等人围困,并大举进攻。双方激战六日,在第七日凌晨,郑和突然打开城门,率领明*携国王亚列苦奈儿突围而出。在突围过程中,明*一边排除阻挡道路的大木,一边与锡兰的追兵战斗,一直到傍晚,才抵达港口,并将佛牙请至船上。按照《大唐西域记》记载,佛牙“夷异常,宝光遥烛,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阳丽昼”。在佛牙上船之后,舰队驶离港口继续航行,途中遭遇各种艰险,惊涛骇浪、“狞龙恶鱼”时来侵扰,但船中之人悉皆平安,未受其扰。

永乐九年(年),郑和归国,并把佛牙和亚列苦奈儿押送至京。永乐先将佛牙供养于皇城之内,并重新任命尔耶巴乃那为锡兰国王,将锡兰国纳入了明朝的朝贡体系。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年),郑和奉命统*余名、海舶40艘出使西洋诸番国。途经苏门答腊国,其国臣苏干剌专*,想要杀掉国主自立为王,怨恨明朝既没有赐给他宝物,也没有承认其合法性,因此率兵数万截击郑和。然而其作战能力与郑和率领的水师有着较大差距,虽人数众多但还是被郑和击败。战败后苏干剌逃往喃浡国,郑和随后追至喃浡国,将其擒获。永乐十三年(年),郑和将其押送回京,明*府以大逆不道罪将其处死。海外的番夷听闻这次事件后都感到十分震惊。

通过郑和对苏门答腊叛臣的追剿,明*府增强了其在海外的威望,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明*府作为海外诸番国宗主国地位的合法性。

这几次下西洋的*事行动并不是单一进行的,几乎在下西洋的同时,明*在沿海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巡海捕倭行动。永乐三年(年)三月,朱棣命都指挥同知蔡彬、姜清、冯斌统领舟师,沿海防守,遭遇敌寇即进行剿捕。永乐六年(年)十二月十一日,命都指挥李龙、指挥王雄率山东官*人往山门岛等处巡捕倭寇。十二月十八日,命安远伯柳升为总兵官、平江伯陈瑄为副总兵官,率舟师沿海巡捕倭寇。十二月二十五日,命丰城侯李彬为总兵官、都督费瓛为副总兵官统率官*自淮安沙门岛沿海捕倭。十二月二十七日,以都指挥姜清、张真为总兵官,指挥李珪、杨衍为副总兵官,往广东、福建,各统海舟50艘、壮士人,沿海堤巡防倭寇。永乐九年(年)正月,命丰城侯李彬为右副总兵官、平江伯陈瑄为参将,率浙江、福建官*剿捕倭寇。永乐十四年(年)六月,命都督同知蔡福为总兵官、指挥庄敬为副总兵官,率万人于沿海山东巡捕倭寇。永乐十五年(年)八月,命都督指挥谷祥、张翥往直隶府州及浙江、福建沿海巡捕海寇。永乐十六年(年)五月,命山东都司调马步官*人,由都指挥卫青、李凯率领,往沿海剿捕倭寇。永乐十九年(年)二月,命都督佥事梁铭为总兵官、都指挥薛山为副总兵官,统领原调广东都司所属官*人,入海巡捕倭寇。沿海的数次巡海,范围遍布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基本上覆盖了中国东部的海岸线。这几次行动的规模大,持续的时间长,在郑和打通西洋诸国航路的同时,确保了沿海地区商路的畅通与安全。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初,明成祖对海外诸国采取的开放*策是在有强大水师保护的条件下进行的,光是郑和的船队就数次遭劫,如果没有水师对其进行有利的保护,击败了来犯敌人,那么郑和下西洋的行动根本无法顺利地进行。除在远海的*事行动外,明朝还在近海大规模巡捕倭寇。远海与近海的*事行动为朝贡贸易提供了良好的*事保护,保障了郑和下西洋的正常进行。在郑和的《天妃之神灵应记》中有一句话对此种保护进行了很好的说明,即“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如果有海外的藩属国叛乱,在对其*事剿灭之后,明*府还会支持其国正统势力上台,并与其建立朝贡关系。

通过郑和的七下西洋,明朝既打通了通往各番国的航路,又震慑住了海外诸番国,用*事力量保障了明朝的朝贡体系,最终使36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极大地拓展了朝贡国的数量。

本文摘自《大明水师三百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的军事行动战争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