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十五年(年),孙权据吴,析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以县建富水西而得名,属扬州豫章郡。晋太康元年(年),因原治“城郭未竣,生齿未集”,移治丰水西(今荣塘墟),改名丰城县。元康元年(年),丰城县属江州。县名时有变更,挨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传闻晋永闰年间,丰城县治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长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牝牡宝剑。因而,丰城别号“剑邑”、“剑城”。
梁大同二年(年),以县浩劫治,因割县之东境,分立广丰、新安二县,别隶抚州总管府巴山郡。隋初,废新安入广丰县。隋开皇九年(年),罢豫章、巴山、豫宁三郡,改置洪州;并丰城入广丰县,初隶抚州,后属洪州。荣塘县治遂废。仁寿二年(年),避炀帝杨广讳,复名丰城。大业十二年(年),林士宏(弘)陷豫章,县治废。
唐武德五年(年),复置丰城县,属洪州。并以原治(今故县)毁于烽火,于永徽二年(年),移县治于章水东岸(今老城区)。天助二年(年),梁王朱全忠因其父名诚,遂改丰城为吴皋。五代唐同光元年(年),复改吴皋为丰城。
元至元二十三年(年),以丰城户满五万,升丰城为富州,属隆兴路。明洪武五年(年),改隆兴路为洪州府,更为南昌府;改富州为丰城县,隶南昌府。清袭之。中华民国初,丰城属豫章道;中华民国十五年(年)直隶江西省;又前后属第一(年)、第二、第十一行*区。
年5月21日,丰城县解脱,属南昌专区。年属宜春专区(年改成宜春地域)。年10月4日,民*部(民批[]35号)批复,经国务院答应,批准废除丰城县,设立丰都邑(县级)。12月,正式撤县设市。附属宜春地域。年后由地级宜春市代管。
全市辖5个街道、20个镇(含上塘未批镇)、7个乡:剑光街道、河洲街道、剑南街道、孙渡街道、尚庄街道、小港镇、白土镇、袁渡镇、石滩镇、张巷镇、杜市镇、淘沙镇、秀市镇、桥东镇、洛市镇(含原罗猴子社)、铁路镇、丽村镇(原老圩公社)、荣塘镇、拖船镇、泉港镇、董家镇、隍城镇(原圳头公社)、梅林镇、曲江镇、上塘镇、筱塘乡、段潭乡、蕉坑乡、石江乡、荷湖乡(含原期盼公社)、湖塘乡、同田乡。
河洲乡
1.凤洲咀刘家在河洲东5千米公路北侧。23户,人,清乾隆间(
—年),刘氏由境内(河洲乡)余上刘家迁此。以其地好像凤凰咀而名。
2.堑头刘家在河洲东5.3千米邬塘北岸。20户,人,翌日顺间(
—年),刘氏由岗上刘家(今属小港公社)迁此。
圳头(隍城镇)
1.刘家老居在隍城北偏东3.2千米田畈中。17户,人。据传,刘氏系九江迁此,曾与甘氏共建一庙,此后拆分之,刘氏得料,名佛料刘家;甘氏得楼,名佛楼甘家。刘氏分出一部份建新房后改称今名(新房已废)。
同田乡
1.刘家在长塘南0.8千米田畈中。7户,50人,清乾隆四十六年(年),刘鲜明由境内(同田乡)青山徙此。
湖塘乡
1.梅堆村在湖塘东3.7千米原梅氏所属王八堆下。8户,45人。刘氏于明泰昌元年(年)由新邑横岗徙此。
2.南山邱家在湖塘西偏南4.3千米南山角下。32户,人。清初,刘氏由尚庄公社(即云庄)迁此。居原邱氏旧宅,袭用原名。
3.社头在湖塘西偏南3.8千米南山角下。29户,人。刘氏于南宋淳祐间(—年)由今梅林公社住塘迁此。以旧时闹“社火”时,当社头得名。
4.甘坊在湖塘东南2千米靠背山下。聂、刘、敖氏共68户,人。
5.乌港村在湖塘南偏西3.6千米雷坊水库北岸。28户,人。刘氏于南宋景炎时(—年)由上燕山村旁刘家迁此。前有一港,形若乌鸦,故名。
梅林乡
1.梅林公社、大队驻地。在梅林火车站东侧,东南距县城22千米。户,人。明洪武壬子年(年),刘以璋由凌背(今属尚庄公社)迁此。以居地梅树成林得名。
2.住塘在梅林西北0.7千米田垄中。户,人。以吴、陈、刘三姓共住一大塘旁得名。
3.荣家山在梅林西北2.5千米小山坡上。16户,85人。清嘉庆元年(年),刘直水由今湖塘公社乌港村迁此。居原熊氏旧宅,因袭旧村名。
4.刘坊在梅林西南3千米水库北。65户,人。北宋安祥兴国八年(年),刘自念由今尚庄公社云庄三房迁此。其西南有一村,名神岭下,15户,80人。
董故乡
1.刘家在董家西7.2千米王八山下。21户,人。刘氏于明朝由高安县迁此。
2.城山村在董家东偏南2.5千米城山山头上。31户,人。刘氏于清代由境内(董故乡)满塘刘家迁此。
3.堆头在董家南偏东5千米河背田垄中。17户,人。以村前水塘中有土堆得名。栖身欧阳氏、刘氏。刘氏于20世纪30年头由境内(董故乡)下刘家迁此。
段潭乡
1.刘家别名山州刘家。在段公潭西北4.5千米田垄中。15户,92人。明万历戊寅年(年),刘氏由北头刘家(今属小港公社)迁此。
2.上湖大队驻地。在段公潭北偏东1.4千米抚河支流南岸。57户,人。南宋咸淳六年(0年),刘孔文由南昌县梓溪刘家迁此。村前有罗家湖,原名罗池湖上,后称上湖。
3.倪巷村在段公潭西北2.3千米抚河支流西岸。34户,人。明建文己卯年(年),刘季由境内上湖迁此。居原倪氏旧宅。因袭旧村名。
4.新湖村在段公潭西北2千米田垄中。34户,人。清嘉庆间(—年),刘斯喜由境内午山迁此。地属原新湖团,故名。
5.桃竹园在段公潭北2.2千米抚河支流南岸。46户,人。元泰定间(—年),刘仲冕由境内罗池湖上迁此。因村旁园中桃竹成长兴隆而名。
6.中团在段公潭北1.3千米抚河支流南岸。63户,人。宋宝祐三年(年),仲宜由南昌县梓溪刘家迁此。以清代曾为中团建制而名。
7.午山在段公潭北1.1千米公路东侧田畈中。户,人。明洪武丙寅年(年),刘叔岱由境里面团迁此。立村于午山下。
8.堑头在段公潭东3.2千米小溪旁。13户,73人。清代中期,刘氏由前刘村(今属袁渡公社)迁此。以村处古壕沟边得名。
9.上村保在段公潭东3.4千米*牛山北坡。50户,人。明洪武乙卯年(5年),刘氏由境内桃竹园迁此。原名上小陂。年设置临盆队时改名上村保。
10.刘家在段公潭东0.8千米公路南侧田畈中。元初,刘孟远由境内上湖村迁此。
尚庄乡
1.田北刘家在尚庄北1千米长岭山下。44户,人。刘福胜于明朝由境内(尚庄乡)云庄凌背村迁此。
2.云庄大队驻地。在尚庄西南3.7千米前峰山南。鄷氏户,人。以高空常有水蒸气凝固如云得名。村西住有刘氏、鄢氏共85户,人。
3.三房在尚庄西南4千米田垄边。户,人。刘氏于唐朝由高安钧山迁此,以在房族中居第三房得名。
4.山下在尚庄西南4千米道山观西北山下。66户,人。刘嘉茂于宋朝由境内三房迁现址西1千米处,年因地基下降再迁现址。
5.刘坪在尚庄南5.2千米田垄边。26户,人。刘克恭于清初由高埠(今属泉港公社)迁此。
袁渡乡
1.前刘别名青洲刘家。大队驻地。在袁家渡北2.8千米田畈中。户,人。刘氏于清初由福建白水县迁此。原名刘家,后村分为三,依地势别离称前刘、中刘、后刘。
2.沿湖村在袁家渡西3千米小溪南岸。44户,人。明万历间(—年),刘福荆由今段潭公社白竹刘家迁此。村前地势坎坷,雨季积水如湖,故名。
3.花皮岭在袁家渡南5.5千米长岭山南。7户,37人。明初刘氏由临川县迁此。村后长岭山上有花皮树。
小港乡
1.艾岗刘家大队驻地。在小口岸东南1.5千米港汊间。户,人。南宋宝庆间(—1年),刘彦昭由境内北头刘家迁此。立村于艾叶丛生的土岗上。
2.畲上刘家在小口岸东南2.1千米小港东岸。45户,人。南宋宝祐间(—年),刘梦计由艾岗刘家迁此。以建村处多瘠土得名。
3.北头刘家大队驻地。在小口岸东3.5千米围堤旁。户,人。刘朝旭于宋绍兴间(1—年)由崇仁县山阁里迁此。
4.铜湖大队驻地。在小口岸东南3千米港边。户,人。南宋景定间(—年),刘氏由石滩迁此。以村边湖水常漂荡铜绿色锈水得名。
5.曾塘在小口岸东南3.4千米大兴圩畈间。61户,人。北宋末年,刘氏由石滩迁此。立村于曾氏旧宅水塘旁。
6.木郭村在小口岸东南3.5千米大兴圩畈间。34户,人。北宋末年,刘氏由石滩迁此。始建村者以木筏打鱼为业,故称木郭村。
7.刘万在小口岸南5千米泄洪道西岸。35户,人。元代中期,刘氏由境内北头刘家迁此。与万氏合居一村,故名刘万。
白土乡
1.院上刘家在白土圩东北2.5千米山下。17户,人。清康熙四十五年(年),刘日林由南昌县梓溪刘家迁此。村处邻村围困中,故名。
2.刘家滩在白土圩西南1.7千米渠旁沙岸上。21户,96人。明正德间(—年),刘安华由境内刘坊村迁此。原名倬溪刘家,后因倬溪被沙堵塞,改名
刘家滩。
3.庄下刘家在白土圩东1.5千米田垄里。3户,25人。清光绪八年(年),刘氏由小港铜湖村迁此种庄田。
4.谢坊大队驻地。在白土圩南3.5千米田畈中。32户,人。清乾隆十五年(0年),刘氏由境内刘坊村迁此。居原谢氏旧宅,村名因袭。
5.刘坊在白土圩南3.7千米水塘边。45户,人。南宋时,刘氏由石滩街迁此。
泉港乡
1.东头在泉港北偏东7.5千米公路旁。28户,人。元至大三年(年),刘世福由筠州钧山(今高安县境内)迁此。居八渡巷东头,故名。
2.城坑在泉港北偏东6.5千米山坳里。91户,人。明洪武十八年(年),刘六三由筠州钧山(今高安县境内)迁此。居附近山丘如城垣的山坑处。
3.小幕刘家在泉港东北6.9千米小山下。92户,人。唐大中十年(年),刘天幼由刘庄(今属尚庄公社)迁此。
4.高埠在泉港东偏北7.4千米万石围北岸。13户,89人。南宋嘉定八年(年),刘氏由筠州钧山(今高安县境内)迁此。以村居河岸高处得名。
5.板桥村在泉港西北5千米公路西侧。82户,人。元至元二十二三年(5年),刘仕龙由筠州钧山(今高安县境内)迁此。以村前溪上有木板桥得名。
6.于召村在泉港东北4.8千米山下。70户,人。元至元三十年(3年),刘氏由云庄凌背(今属尚庄公社)迁此。以刘氏前辈名刘雩韶者得名。
7.刘家村在泉港西偏北3.5千米处。户,人。元至正二年(年),刘氏由境内于召村赘此。
8.芦花在泉港东北2千米小山下。22户,人。清康熙时(—年),刘氏由境内荣家巷吕坊刘家(已废)迁此。因居地多芦花而名。
拖船乡
1.前埂大队驻地。在拖码头东3千米田畈中。98户,人。有聂、刘、何姓共居。建村于高埂村前,故名。
张巷乡
1.粟溪刘家谱名历溪刘家。在张家巷北0.3千米小山上。明崇祯间(—年),刘学洲由境内(张巷公社)瑶溪徙此。建村于栽种栗树的山坡上。
2.上边刘家在张家巷东南0.6千米公路北侧。42户,人。明万历间(—年),刘氏由小口岸迁此。建村于原刘家上首,故名。
3.瑶上村谱名瑶溪刘家。在张家巷西北1.5千米小丘上。64户,人。元至正间(—年),刘学海由境内(张巷公社)城头下徙此。假寓古窑旁,原名窑上村,后雅化为瑶上村。
4.荣塘在张家巷南偏东2千米小溪旁。18户,95人。元至元间(1—4年),刘氏由段潭徙此。村处聂家塘边,原名龙塘,后演变为荣塘。
5.寺前谱名石坑刘家。在张家巷南偏东2.5千米山坡上。9户,44人。明崇祯间(—年),刘知新由临川清远驿站头刘家迁此。建村于寺庙前。
6.榨下在张家巷东南2.5千米小溪旁。14户,82人。明洪武间(—年),刘氏由竹溪刘家迁(今属洛市公社,此处或许有误,应属孙渡街道名刘河里)此。建村于寺庙前。
7.下荷溪在张家巷东南6千米小溪旁。18户,人。明初,刘氏由学前(今属河洲公社)迁此。地处满布荷叶的小溪旁。
8.上荷溪在张家巷南6千米小溪旁。81户,人。明末,刘氏由下荷溪迁此。村居下荷溪上首。
9.山背村在张家巷东南8千米山坡上。13户,55人。明弘治间(—年),刘氏由袁渡公社青洲刘家迁此。
10.枫山上在张家巷南偏西5.6千米公路旁。21户,人。清初,刘氏由七里刘家迁此。因村处枫树山旁而名。
11.岭上刘家在张家巷西南6千米山峰上。22户,人。清光绪间(—年),刘绍子由南昌县梓溪刘家迁此。
孙渡乡
1.新基刘在孙家渡东1.1千米田畈中。1户,10人。年,刘氏由境内刘河里迁此立新基。
2.刘河里谱名竹溪刘家。在孙家渡东1.5千米田畈中。46户,人。明中世,刘氏由石滩刘家迁此。以建村于小河旁得名。
3.阳池刘在孙家渡东北2千米清丰山溪北岸。55户,人。明初,刘先长由高埂上边刘家(今属拖船公社境内)迁此。建村于朝阳小池边。
4.观下在孙家渡南偏东5.6千米小山下。23户,人。明初,刘氏由县城石坑迁此。
5.*山在孙家渡南偏东6千米小丘坡上。。16户,人。明初,曾氏由大巴(今老圩公社境内)迁此。建村于*土小山坡上,故名。后曾氏破落,刘氏于明中世由小备刘家(今小港公社境内)迁入,仍用原名。
石滩乡
1.湖山大队驻地。在石滩街南偏西4.5千米小山下。户,人。宋元丰间(—5年),刘氏由新余县徙此。后熊、晏、蔡、徐、*氏迁入。以村前农田坎坷,雨季渍水如湖得名。
2.刘中坑在石滩街南偏东4.8千米山坑中。41户,人。刘中于南宋时由南昌梓溪刘家迁此。以始建村人名名村。
荣塘乡
1.愉逸刘家在荣塘西北3.3千米处。29户,人。明初,刘氏由高安英岗岭金山迁此。以近年丰产、村民安身立命得名。
2.刘家在荣塘西北3.5千米处。19户,人。明末,刘氏由境内愉逸刘家迁此。
桥东乡
1.庙门坑在桥东西偏南6.2千米小山边。44户,人。南宋末,刘氏由石滩徙三门坑,后于年修筑三门坑水库时迁此。沿称三门坑。
2.刘家在桥东西南3.8千米山角下。13户,82人。南宋初,刘氏由石上村(今属尚庄公社)徙此。地处耸山片村,又称耸山刘家。
3.牛圣坑在桥东西南8千米山角下。18户,82人。清末,刘氏由境内(桥东公社)西岸刘家徙此。
4.西岸刘家在桥东西南7.5千米小山上。31户,人。明初,刘氏由南昌县紫景(或许是梓溪)刘家迁此。地处小港西岸。
杜市乡
1.万家垄在杜家围西2千米田垄上。9户,48人。明末,刘氏由境内(杜市公社)老居村迁此。地处万家垄。
2.中坊刘村在杜家围东北6千米山腰上。18户,98人。北宋元丰四年(1年),刘氏由境内(杜市公社)上坊迁此。
3.刘家在杜家围西北7.5千米田畈中。12户,82人。明末,刘氏由境内(杜市公社)眉山河迁此。
4.塅上在杜家围东2.5千米田塅上。15户,86人。公元年,刘氏由芦苇水库库区原下坑刘家迁此。
5.花门楼在杜家围东1.8千米槎水北岸。28户,人。南宋景定庚申年(年),刘氏由境内(杜市公社)过水刘家迁此。
6.眉岗山在杜家围西偏北6千米仙姑岭下。27户,人。宋初,刘氏由南昌县梓溪刘家迁此。仙姑岭下,一淄后山,屏障此村,形如仙姑之眉,故名。
7.过水谱名课瑞刘家。在杜家围东偏北1千米槎水南岸。7户,35人。宋末,刘氏由石滩刘家迁此。
淘沙乡
1.刘家在淘沙北8.2千米小山下。33户,人。南宋初,刘氏由境内杨家窑迁此。
2.下罗坊在淘沙东北5.3千米小山下。罗、刘两姓共24户,人。
3.杨家窑在淘沙北6千米山边上。76户,人。明洪武间(—年),刘氏由福建建阳县麻石街迁此。
4.高岭在淘沙北5千米处。14户,68人。元初,刘氏由抚州石咀上迁此。建村于高山峰上。
5.埠下村大队驻地。在淘沙西北2.5千米田畈中。15户,85人。元末,刘氏由南昌县三江口界江饶家迁此。
6.坪家塘在淘沙东偏北3.5千米山下。20户,人。清末,刘氏由境内杉树下(淘沙东偏北3.5千米)迁此。建村于水池边土坪上。
7.刘家在淘沙南7.3千米金桥水库南岸。9户,48人。年,刘氏由境内老巷村迁此。
秀市乡
1.山背在秀才埠东北1.5千米山下。20户,人。明万历间(—年),刘斯麟由境内(秀市公社)秀溪迁此。以墟落背景得名。
2.石桥刘家在秀才埠北1千米畈中。25户,人。南宋嘉定间(—年),刘孔钟由境内(秀市公社)湖山迁此。因建村于石桥旁而名。
3.畲下在秀才埠西南5.5千米山下。22户,人。明朝中期,刘氏由境内(秀市公社)大门村(秀才埠西南5.1千米山下)迁此。因建村于草坪而名。
洛市乡
1.刘家大队驻地。在洛湖桥东0.5千米富水东岸。户,人。明朝中世,刘氏由今石滩公社故县刘家迁此。
2.岭家在洛湖桥东1千米山峰边。3户,24人。北宋乾亨间(—年),刘氏由境内三门坑刘家迁此。以紧背景峰得名。
3.田心在洛湖桥北3.5千米田畈中。57户,人。清中世,刘氏由今小港公社铜湖刘家迁此。
4.庄前在洛湖桥南2.5千米公路东侧。95户,人。元至治间(—年),刘氏由崇仁县山阁里迁此种庄田。
老圩乡(丽村镇)
1.斗山刘家在漆家圩东北3.1千米米斗山下。58户,人。元至正间(—年),刘氏由清江县(樟树市)观上畲里迁此。
2.城前大队驻地。在漆家圩南偏东4千米山丘边。55户,人。明中期,刘氏由清江县(樟树市)迁此。以村处古城墙前得名。
荷湖乡
1.合水在荷湖北2.2千米洲地上。50户,人。元至正间(—年),刘洪广由刘家坪(今属河洲公社)徙此。建村于二水齐集处。
2.安塘在荷湖东4.2千米港湾处。42户,人。元末,刘氏由崇仁县山阁里徙此。村旁有一骑龙庵,原名庵堂,后演变为安塘。
罗山乡(现并入洛市镇)
1.下山大队驻地。在新村南偏西3千米罗山角下。47户,人。明正宗间(—9年),刘玮由县城迁此。
2.城坑在新村南偏西4千米山下土丘上。19户,人。熊、吴、饶、刘共居。假寓山坑,附近群山围绕,好像城垣,故名。
3.吕家大队驻地。在新村南偏东5千米公路边。36户,人。赖、吕、陈、熊、刘、林共居。
4.刘家在新村南偏东6千米山角下。8户,32人。清道光间(—年),刘氏由于都县刘家村迁此。
5.杏坑在新村南偏西4.7千米王金岭下。54户,人。南宋绍兴间(1—年),刘澄由洛浦山西(今属洛市公社)迁此。因村前山坑中有杏树而名。
6.社里在新村南5.5千米土丘上。70户,人。黎、刘等11姓共居。
期盼乡(现并入荷湖乡)
1.新湾在坪坑北1.5千米小溪旁。8户,36人。年,谢、刘二氏由境内(期盼公社)庙背村迁此。假寓于小溪转湾处,原名湾里,后累建新房,面孔崭新,改称新湾。
2.庙背在坪坑西偏南1.4千米山腰上。16户,87人。清康熙间(—年),刘国祥由石滩迁此。建村于大庙背面。
3.刘家在坪坑西南4.2千米升西岳西北部山上。32户,人。明初,刘季安由今老圩公社城前刘家迁此。
铁路乡
1.上坤山在铁路头东1千米处。31户,人。万、刘二姓共居。
2.社下在铁路头北6.4千米公路东侧。34户,人。明嘉靖间(—年),刘应麟由庄前村(今属洛市公社)徙此。以村旁有一社公庙得名。
3.刘家在铁路头北4.3千米公路东侧山坡上。34户,人。明万历间(—年),刘子纲由南昌县梓溪刘家徙此。别号寄牛岗刘家。
4.北庄大队驻地。在铁路头东偏北4千米*金岭下。44户,人。明万历间(—年),刘于庆由铁路头徙此。
5.墁坑在铁路头东北4.8千米墁坑山上。4户,25人。清道光间(—年),刘氏由门楼岗(今属罗猴子社)徙此。
6.社里在铁路头东4千米山下。11户,71人。明万历间(—年),刘于贵由铁路头徙此。因村处社公庙旁而名。
7.杨家在铁路头东3.3千米罗山西部山角下。29户,人。明万历间(—年),刘斯洛由铁路头徙此。居原杨氏旧宅,因袭原名。
8.肖家在铁路头东3.4千米罗山西部山角下。5户,26人。明万历间(—年),刘子午由铁路头徙此。村中多从事熬硝者,故名硝家,后演变为肖家。
9.竹山在铁路头东南3.8千米公路东侧。24户,人。清初,刘氏由境内(铁路公社)对门村迁此。因村近竹山而名。
10.对门谱名远舍刘家。在铁路头东南4千米山坡上。23户,人。明成化二十年(4年),刘氏由境内(铁路公社)沇溪刘家迁此。因与万家村宗派相对而名。
11.江上在铁路头东南5千米罗山角下。连围里共户,人。明永乐二十年(2年),刘贵忠由邑内百斗刘家迁此。原名岗上,后演变为江上。
12.背边在铁路头东南6.1千米紫云山川库南岸。38户,人。年修筑紫云山川库时,刘氏由境内(铁路公社)背边(东高村后)迁此。因袭原村名。
13.香山在铁路头南偏西8千米为山南部。元至元间(1—4年),刘深由福建省迁此。以做香末为业得名。
石江乡
1.牛湾山在桥头西南5千米山顶上。14户,76人。清嘉庆间(—年),刘氏由新干县黎山刘家迁此。村处牛角形山湾中。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