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会不一样,同样每个城市的发展轨迹也会有所不同。在各个省份基本情况不一致的情况下,各个省会城市的发展也有可能截然不同,基本可以概括为强省份弱省会、一般省份强省会、弱省弱省会、弱省强省会。其中南京、武汉、南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座省会城市。
至于为什么没有强省强省会,是因为强省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催生出第二座核心城市,基本所有的强省都是双子星城市格局,例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还有一个就是老四川的成都跟重庆。
每个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竞争还是城市群(都市圈)跟城市群(都市圈)的竞争,一个健康的城市群所代表的人口阶梯状分布、产业按附加值高低假体分布、交通一体化、民生一体化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区域内形成相对完善的大产业链,在全国的激烈竞争下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南京有很多名称,秣陵、建业、健康、集庆、江宁等等。公元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孙权迁都至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南京自古以来就繁华无比,尤其是五代十国跟明清民国时期,南京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江苏整体发展毕竟均衡,其苏州、无锡等城市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经济总量上压制着省会南京。自从江苏开始提高省会首位度以来,南京经济发展迅猛,不再像是以前那个无欲无求的“大萝卜”了,变得更有进取心、更有活力。
年南京经济增长依然强而有力,连续几年的超高增速使得南京经济总量连年攀升。
南京在江苏虽然做不到经济一哥的位置可也不代表南京就很弱,年上半年南京经济总量成功进入全国前十,强弱只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南京相对于武汉、南昌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相对优秀的都市圈,南京有、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七个发展相对优秀的小伙伴,最重要的是这些小兄弟城市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跟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向心力也不差。南京只要把经济总量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南京都市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我国仅次于一线城市的最有竞争力的都市圈。这相当于南京直接省去了最重要的一步:辐射周边地区。科教文卫、交通建设、民生水平,南京都市圈真的是一点都不差。南京的发达的商业圈、高教资源跟医疗卫生设施会像吸铁石一样牢牢的锁住周边的中小城市,交通设施方面,宁淮扬城际正式开工,地铁通往滁州、芜湖、马鞍山,南京把一个核心城市该做的都做了或者已经开始做。未雨绸缪这个词用在南京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武汉跟南京的渊源挺深的,孙权最先称帝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武汉,后来迁至南京。武汉引以为傲的黄鹤楼最早的原型也是孙权设立的军事哨所,更不用说南京跟武汉这两座城市经常被放在一起对比。武汉会跟南京放在一起对比主要原因就是两者经济总量相似、同样没有产业短板。
武汉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一座特大城市,无论是其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位,都远超过其他中部城市。湖北在很早以前就决心做强省会武汉,不仅仅因为武汉是省会,也因为武汉是湖北唯一一个有着良好工业基础的城市。武汉现在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其吸纳能力远强于辐射能力,武汉虽然辖区不大,但是在东西湖、洪山、青山、新洲、黄陂等区域仍然有大批待开发空地,想要在产业上辐射旁边的兄弟城市,为时尚早。武汉都市圈同样有着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小伙伴。虽然在产业链上武汉与周边城市互动不多,但是交通建设却早早落实,武汉跟黄冈、咸宁、鄂州、黄石等地的城际铁路已经早早开通,这对于武汉来说绝对是有利无害。武汉比南京最大的劣势就是在都市圈的建设上,以后的武汉必然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经济腹地,整个经济腹地经济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武汉保持长期的健康发展。
南昌跟前两者有很大差别,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城市地位都远比不上前两者,但是南昌也有代表性。弱省强省会在目前来看是内陆省份一个唯一一个可以对抗虹吸效应的方法,江西虽然喊出了做强南昌的口号,但是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了,南昌的经济发展仍然没有显著提高。
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南昌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经济总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增速竟然没有超过南京、武汉,无论如何这都不是江西强省会战略的结果。南昌同样拥有自己的都市圈,都市圈成员有南昌市、九江市和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靖安县、奉新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含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从都市圈的角度来看,南昌都市圈的成员经济总量小,成员结构不完整、辐射范围小、高教资源缺乏等等不利因素,无论是南昌本身的发展还是都市圈的建设都远没有到达顶点,任重而道远。
以江西目前的处境来看,做大南昌是唯一的出路了,各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内部向心力就会变得奇差无比。在整体水平明显落后的情况下,人才、资源只会源源不断流向周边的强势省份,从而进一步拉低江西的发展潜力。只有竭力在省内创造一个经济、产业、创新、人口高地才能有效缓解江西目前的窘境,强如江苏、浙江现在都开始强省会战略江西有什么理由不跟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