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15日电(记者范帆)“再流转1万亩土地用于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对稻米进行深加工做长产业链、加大对品牌的包装和打造力度……”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种粮大户雷应国近日列了一张新年愿望清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这个种粮大户要继续扩大自己的“稻米版图”。
临近春节的这几天,雷应国格外忙。“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我得趁这个机会,和附近乡镇的人商量土地流转事宜。”雷应国告诉记者,当地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许多集中连片的土地被重新平整,他希望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扩大有机水稻的种植规模。
从开始承包亩水田的“单打独斗”,到如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余亩,在不断和市场接触过程中,雷应国的水稻种植理念逐渐发生变化。
起初,雷应国主要种植杂交水稻,靠产量换效益。随着农村人力成本和农资成本不断上涨,单纯靠产量换效益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雷应国开始从供给侧出发,把目光瞄准了有机水稻。
“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田块灌溉条件差,产量低,我们把这些几乎要撂荒的土地流转过来,种植有机水稻,让土地实现了高产出。”雷应国告诉记者,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通过有机认证后的有机稻,每斤单价卖到了50多元。
雷应国说,尽管自己的品牌在区域内有了知名度,但现在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今年他准备组建产品策划和销售运营团队,进一步开拓大城市的销售市场。同时,引进一批高端稻米加工设备,引入大米酿酒、生产婴幼儿米粉等技术,通过稻米深加工的方式延伸产业链。
“通过走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路子,农村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雷应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