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眼螃观丨瞭望连发五文聚焦中三角 [复制链接]

1#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王义正长沙报道

4月11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以专题形式,浓墨重彩推出一组5篇深度报道,即《中部增长极新维度》《“中三角”的先进制造使命》《“三圈协同”如何扩深度》《韧性城市如何建》《“长株潭”创新都市圈同城化》,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观点鲜明、权威建言,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

在5篇报道中,4篇都是从中部崛起战略的宏观层面,对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建设进行全景扫描,对“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行立体观察。而在《“长株潭”创新都市圈同城化》中,《瞭望》单点了“长株潭”的名,文章就湖南三市如何走出都市圈同城化新路径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刻探讨,称其是“稀缺的城市综合体”。

为何此时推重磅?

近年来,“中三角”是一个高频热词,“湘鄂联手赣”出圈“第五极”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但是,作为新华社旗下的大型时事*经新闻周刊,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拿出这样的“大手笔”聚焦“中三角”自然不是巧合。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为主体,覆盖中部地区湖北、湖南、江西3个省的30余个城市,常住人口为1.3亿人左右,约占全国9.4%。年三省GDP总和达12.57万亿元,在GDP增速方面,鄂、湘、赣三省分别增长12.9%、7.7%和8.8%,增长动力高于全国水平。

▲年6月25日,江西兆驰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车间进行LED封装编带工序。(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将其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这对于“三个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巨龙,那么“中三角”地区无疑就是龙腰位置,腰有力,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年11月15日,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人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近米的高空施工。(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如果从全国经济版图的视角看,“中三角”北望“京津冀”、南连“粤港澳”、东接“长三角”、西启“成渝圈”,正处于中国当前四大“增长极”的中枢位置,将“中三角”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强劲的增长动能和更稳定的运行韧性。

正如《瞭望》文章所言,“城市群的崛起正在成为经济地理的典型特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和复杂的国际局势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

所以,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国家重要产业分布应逐渐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承接重要产业转移的最理想区域之一,加快一体化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重要产业落户“筑巢引凤”。

在全国发展的大棋盘上,当前“中三角”的“天元”位置更加凸显,对于中国这条巨龙的腾飞走势至关重要,如何布局、如何落子将会引起深远的连锁反应。

为何聚焦“中三角”?

“中三角”地区,不但在经济地理区位上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枢纽,在“供应链”体系中也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发布了“中国智能制造50强”排行榜,其中湖南5家企业上榜、湖北3家企业上榜,“中三角”地区中国智能制造50强企业总数达到8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让湖南从全国众多制造业强省中脱颖而出,也意味着“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花落“中三角”。

《瞭望》文章提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要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需要突出本地能力建设,构筑产业生态优势,面临‘做大与做强’的双重任务。”认为“中三角”地区要承担国家重要先进制造的使命。

▲年4月7日,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枫树山社区,志愿者为无人车设置运送路线。(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例如,目前湖南的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均有分布,已经拥有装备制造、材料、消费品3个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等16个千亿级产业,正在打造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

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又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确保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造业水平先进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的工业水平、综合实力。

“中三角”独特的区位优势,加上自身的制造业实力基础,在当前的国家发展大局中自动生成了这样的使命任务。那就是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更广阔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工业现代化的装备、技术、人才,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驱动引擎。

为何单点“长株潭”?

在此次《瞭望》的5篇文章中,《“长株潭”创新都市圈同城化》一文对“长株潭”如何走出都市圈同城化新路径进行了详细剖析。

为什么是“长株潭”?

《瞭望》文章从“天时”的角度解释:因为恰巧,“近日,《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之后,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四个获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横向时间上的是偶然性,但在纵向的时间上有其必然性。《规划》出台是偶然的踩点,但是从“三个圈”的发展历史来看,长株潭都市圈的“融”文章无疑是最丰富的。

比如,《瞭望》文章提到,随着“抱团发展”共识逐渐在长株潭三市落地生根,以推动全方位互联互通、多层次共建共享为抓手的“同城化”已经逐渐在长株潭三市呈多点开花态势。

▲首列商用磁浮3.0列车,产自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制造名城”株洲(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从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算起,长株潭都市圈发展之路已经走过25年,经过历届湖南省委、省*府始终积极探索开拓,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成效逐渐显现。

《瞭望》文章从交通建设、经济基础、科创实力、体制机制等多个维度对“长株潭”的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长株潭”是“稀缺的城市综合体”的结论。

“长株潭”之所以能够“出圈”,除了历届湖南省委、省*府始终积极探索开拓之外,或许与其独特的地缘分布不无关系。

“武汉都市圈”又称为“1+8城市圈”,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为中心,包括*石、鄂州、*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等周边八个大中型城市组成。城市圈总面积约为5.78万平方千米,约为湖北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湖北省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靖安县、奉新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以及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国土面积占江西省近30%,总人口占全省近40%,GDP总量占全省近50%,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最热区域,也是国家重大战略在江西的叠加区域。

从经济体量上来看,“长株潭”略弱于“武汉都市圈”,略强于“南昌都市圈”。但显然,取“中位数”并不是“长株潭”被点名的关键原因。

与“武汉都市圈”涉及9市、“南昌都市圈”包括5市1区多地不同,“长株潭”的空间分布更加集中,这是其他“两个圈”无法比拟的优势。

离得更近,在一体化上就具备了天然优势,在融合发展中就拥有更多空间。

长株潭三市位于湘江中下游,两两相距30-50公里。武汉市距咸宁市、天门市均接近公里,而南昌市到九江市、上饶市余干县、抚州市东乡区等也均接近公里,到宜春市区甚至超过公里。

《瞭望》文章也称,从历史、现实以及区位来看,长株潭三市的地理、经济和社会联系十分密切,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综合体。这种形态,使得长株潭同城化发展具有天然优势和战略基础。

▲年9月17日,观众在长沙举办的世界计算大会上观看展出的机器狗、机器牛。(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以长沙为龙头,“长株潭”逐步形成了产业互补性强的一体化优势。同时,还在*务服务、医保联网、教育资源合作共享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生产的互补和生活的互通,加速了“长株潭”的互融。

我们重新回到《瞭望》的这组文章,不难发现,城市之间的“抱团发展”,都市圈之间的“同频共振”,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进路和近路,“长株潭”为“中三角”打了个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