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荷塘刘氏:据刘浩淼介绍:本派为明朝初年从江西安福迁来宁乡。旧派语:福应子忠元有志,丙经建日明启乾。清光大开家孝友,先德芳声永久绵。从二十二代起,荷塘刘氏与湘潭清水、长沙石门三支合一。统一派语为:豫江贻祖泽,湘岳蔚贤良。士德承天阁,芳声振楚乡。宁乡支,已传至二十七代。湘潭刘姓湘潭石潭岳冲桥刘氏:形成于明朝,来自江西,以刘德文为开基始祖。据族谱记载,该支刘氏始祖刘德文,字志聪,原籍江西省安福县圳上,明朝时官任直隶桃源知县。任职期满后,刘德文举家南迁湘潭县石潭乡大哲坝。刘德文生了6个儿子,但只有老三刘由昇一支世代居住在此,到20世纪40年代,已传到第22代,发展到多人。湘潭六亩刘氏:形成于元朝,来自江西,以刘鹤云为开基始祖。据族谱记载,湘潭六亩刘氏始祖刘鹤云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元顺帝时(--年)奉诏遵招抚榜由江西迁入湖南省,落籍湖南宁乡之下乐,为刘氏入湘始祖。刘鹤云之后,这支刘氏传到第三世刘华四时,又因躲避兵乱而再次南迁,卜居湘潭卜索(今下索铺)水口,后裔世居于此,形成湘潭六亩刘氏。这支刘氏家族在明朝天顺二年(年)由四世祖刘辰济主持创修族谱。到20世纪40年代,这支刘氏已传到刘鹤云的第25代,人口约多,主要分布在湖南湘潭、湘乡、宁乡等处。湘潭易俗河白云峰刘氏:形成于明初,来自江西,以刘德先为开基始祖。谱载,这支刘氏始祖刘德先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于明朝洪武二年(年)由江西迁湖南开基,落籍湘潭易俗乡双塘湾。刘德先生3子:刘纲、刘纪、刘绪,后裔分为3大房。到20世纪40年代,湘潭易俗河刘姓宗族已传20多代,人口也有数千人。湘乡坳头刘氏:形成于明朝,来自江西,以刘肇鸣为开基始祖,以水部员外郎刘德言为远祖。据年上湘刘氏四川垫江县支派《刘氏族谱》和清光绪五年(年)俭德堂《上湘坳头刘氏九修族谱》记载,湘乡坳头刘氏源出江西水部刘氏,在刘姓宗族中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是长沙定王刘发和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上湘开基始祖刘肇鸣是水部刘氏始祖刘德言的第20世孙。传递世系如下:1刘德言2刘税3承亮4刘常5朝臣6刘贲7刘杲8刘棠9刘伯华10刘仟亿11刘詹龙12刘定翁13刘辛叔14刘贵祥15刘荣宗16刘铉绕17简该18刘英器19丽岳20刘肇鸣。刘肇鸣(--年),字汝凤,行三,明朝从江西迁居湘乡坳头。刘肇鸣的后裔人丁非常兴旺,清代以来就成为湘中大族。族人分布在今湘乡、双峰、武冈等地,已繁衍了18多代。附:湘乡坳头刘氏世系表1刘肇鸣2刘文忠3刘一麟4刘常吉5刘命贤6刘素生7刘鸿典8刘匡世9刘天馨10刘开诚11刘景凤12刘运粮13刘时馥14刘际鹏。岳阳刘氏岳阳金城寨刘氏:形成于明朝,来自江西,开基始祖刘处志。谱载,岳阳刘氏始祖刘处志原籍江西省吉水县,明朝永乐二年(年)因调选而西迁湖南,落籍湖南岳阳县金城寨镇。到20世纪40年代,该支刘氏已发展到刘处志的第22代,多人口,主要分布在湖南岳阳、益阳等处。湘阴文家铺刘氏:形成于宋朝,来自江西,以刘朝胜为开基始祖。谱载,湘阴刘氏始祖刘朝胜(--年),字文才,号如云,太学生,宋元之际人。原籍江西省丰城县紫溪村,南宋景炎年间(--年)从江西迁来湖南,落籍湘阴县黄谷市。谙朝胜生了3个儿子:长子辛十四郎,居住在县城;二子辛十五郎,居住在湘阴麻塘;三子辛十六郎,居道贯冲。此后,刘朝胜子孙繁衍兴旺,到今天已发展到始祖刘朝胜的第30代,人口约有5万多。(湘阴)乔江刘氏:本支为湖南望族,属于刘姓宗族中的长沙刘氏南派。形成于明初,以刘世麟、刘世骅、刘世麒兄弟3人为开基始祖,以他们的父亲刘泰华为太祖。据族谱记载,本族太祖刘泰华,字谷臣,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梓溪村人,生3子:长子刘世麟,字灵长;二子刘世骅,字福渊;三子刘世麒,又名世乾,字黄配。明朝洪武初年,刘氏兄弟3人一同由江西迁来湖南开基创业。其中老大刘世麟、老二刘世骅两兄弟落籍于湘江流域的乔江南岸长沙青苏埂;老三刘世麒则落籍于湘潭九总街,传到第四世又迁到乔江北岸的湘乡沙口坪,形成3支鼎立的局面。年,3支合族联族,定名为乔江刘氏,共推刘泰华为太祖。据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乔江刘氏已经繁衍到刘泰华的第25代,人口超过10万。这支刘氏主人分布在湖南省中部各县及湖北省的公安、石首、嘉鱼、江陵以入江苏高淳、浙江富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