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粟裕三战天目山,两次放弃,刘少奇赞扬他作 [复制链接]

1#

年,日*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在中国大陆战场也到处遭到惨败,日*企图侵占我国的东南沿海,作为其最后挣扎的基地。

反观国民*反动派,为了保存实力,准备内战,将大片的国土奉送给了日本。日*得以在9月占领温州之后相继占领福州,控制了闽浙沿海地区。

*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在9月27日,指示华中局:“我*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的条件,对苏、浙地区应有新的发展部署,特别是浙江的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

不久之后,*中央又对华中局作出了新的指示:新四*在执行西进、南下两大任务中,应以南下为主,尔后视情况变化,争取全面控制苏、浙、皖、闽、赣诸省,使我*我*在举行战略反攻时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同时,中央决定抽调一些部队,担任南进任务。

与此同时的车桥,粟裕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自从年他率*北上抗日以后,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率*返回浙西,开辟根据地,发展革命力量。

这都是因为他在浙西的山岗和密林渡过了三年艰难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难以忘记那些心心念念的浙西群众们!

于是粟裕向华中局报告,自己愿意率领苏中第一批主力部队执行南进任务,再当一次先遣队员。

华中局考虑粟裕曾经在浙西打过三年游击,对地形、民情较熟,于是同意他的申请,并且上报中央。不久以后,中央也同意了粟裕率部南下。

偷渡长江

得知中央同意自己南下的消息之后,粟裕特别的高兴,不过摆在他面前的第一关就是如何偷渡长江。不过想要偷渡长江,却是个非常艰难的事情。

当时敌人对长江的封锁非常严,舰艇在江中不停地巡逻,沿江据点林立。

日寇又严令所有船只白天只能凭条出港,晚上必须进港封存。由于日寇的限制,所以渡江部队征集不到船只。恰逢冬季,长江水位低落,形成宽阔的泥潭,除了码头,车船不能靠岸。

除了偷渡,别无其他选择了。

偷渡还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如有失误,不仅造成部队损失而且暴露战略意图,后果会更加严重,所以必须绝对保密和精心计划组织。

由于渡江人数多,粟裕决定兵分东西两路。东路由刘先胜、陶勇、阮英平等同志率特一团、特四团和机关后勤,从江都大桥地区渡江。自己亲率西路的第七团和干部队从淮南出发,在仪征、东沟(六合城东南)间渡江。

12月下旬,江南下起了大雪,天寒地冻,大雪非常厚,部队行动非常不便,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粟裕会在这个时候渡江。

12月26日,粟裕率部在龙潭北面的一个小码头登陆。

龙潭的西面是南京,东面是镇江,都是日*防守的重点,两地之间的龙潭、下蜀、高资等各铁路车站都是日伪据点,中间的地带非常狭窄,敌人怎么也想不到粟裕胆子如此大,会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偷渡长江。

时间和地点,都出其不意,最危险的地方也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当天晚上,侦察分队,悄然过江,稳住了龙潭的便衣武装,之后大部队紧随其后顺利抵达长江南岸。

天目山争夺战之孝丰解放

年1月13日,苏浙*区成立,粟裕担任司令员兼任*委,统一整编苏浙部队。

当时美国对华*策转为扶蒋压共,日*则对蒋介石引诱,国民*反动派则对新四*加强了压力。国民*为了与日伪勾搭默契,和平共处,甚至提出“变匪区为沦陷区”,“宁可让与日本,不可让与匪*”。

国民*虽然在不断后撤,但是却在天目山留下了重兵,很显然,目的是为了同新四*在东南进行争夺。

而粟裕则是断定:新四*挺进苏、浙敌后,发展抗日力量,必将遇到国民*第三战区的全力阻拢,主要对手就是国民*正规*!为了全力迅速向敌后进*,新四*应力求避免同顽*纠缠和正面冲突。

可惜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想避也避不了,粟裕选择了天目山作为突破口。

天目山脉是浙西的脊梁,是浙西的战略要地。新四*想要打开浙西的局面,关键就在于控制天目山。要控制天目山,必须先控制孝丰城。

经过分析之后,粟裕在心里形成了两个具体的作战方案:

一是全力向孝丰地区出动,尔后在反击中控制天目山,再向浦东和浙东发展;二是第一纵队进入浙西安吉、递铺以东,占领武康、德海及余杭以北地区,用一周时间肃清该地区之土匪,并开展地方工作。尔后即以该地区为基础派小部武装向东深入杭嘉湖地区,打通与浦东、海北的联系。向南进至富春江区游击,以便与金肖支队打通联系。

比较来比较去,粟裕最后选择了第二个方案,摸摸国民*正规*的底细。

2月中旬的时候,敌人陶广以五个团的兵力向新四*发起了突然进攻,企图仗着自己的优势消灭第三纵队七支队。

听到敌人进攻的消息,粟裕非常的高兴说:“我早就等着它这一着了!”

敌人第六十二师是国民*中央*主力,装备齐全,火力充足,受命之后曾经狂言“两天解决,绰绰有余”。

这是粟裕南渡以来与国民*正规*的第一次交手,他想通过这一仗,对浙西的国民**队有一个实际了解。

新四*七支队遭到敌人的进攻之后,敌六十二师向七支队侧后迂回,企图截断七支队的归路。

却不料这一切,都在粟裕的预料之中,立即令第八、第九支队投入战斗。

经过五天的激战,新四*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解放了孝丰县城。敌人仓皇而逃,再也不敢露面。

新四*取得了第一阶段战役的胜利。共歼敌多,缴获迫击炮3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30多挺,步枪多支,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

在战术总结会上,粟裕为了不刺激敌人下令:“在敌人再次进攻之前,我不主动出击。”

天目山争夺战之攻占天目山

2月底,粟裕获悉敌人将再次进攻新四*。他调集了师、52师,以及忠救*12个团,分兵三路向孝丰合围。

敌人这次进攻的重点是在孝丰以西,主要力量是敌人52师和师,这两个师都是敌人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强,武器装备充足。52师更是反攻急先锋,是“皖南事变”的主要刽子手。

其中一个团的战斗力大致相当于新四*一个较强的支队,这是粟裕主要准备对付的劲敌。

粟裕吩咐下属:“我们的方针是,以各个击破对付顽*的分进合击,任凭它几路来,我只打一路,集中兵力,攥成一个拳头,砸向顽敌,主要目标为歼灭第五十二师的第一五六团和忠救*主力。”

战斗从3月3日开始,到了6日晚上,各个部队击溃了62师的进攻,到了7日晚上,粟裕指挥新四*全线出击,歼灭了敌人52师和师的一部队,忠救*见势不妙,急忙逃窜。10日,敌人纷纷难逃。

3月底,敌人放弃临安,向西南方向撤退,至此,粟裕指挥新四*击破了两倍敌人的进攻,完全占领了天目山。

天目山争夺战

5月底,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如此情况下,蒋介石怎么会允许新四*在浙西立足。

蒋介石为了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命令顾祝同和上官云相,“集中必胜兵力,统一指挥,迅速剿办”,“断其后路,一鼓歼灭”,企图一举歼灭挺进天目山的新四*。

前两次的失败,使得两人这次像极了输红了眼的*徒,决定不惜血本,下了最大的*注。

上官云相亲自出马任总指挥,调集了14个主力师,企图兵分三路包围新四*。国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不敢分兵,不敢突出,不敢长驱直入,采取步步为营,齐头缓进的战术,使新四*无法分割包围,企图用优势兵力,迫新四*决战。

6月大战来临之前,粟裕没有大战来临的紧张气氛,而是像往常一样看地图、聊天。

和以往不同的是最近他看地图的时间更长,神情更加专注。他常常仰起头,伸出手掌,丈量着几乎覆盖了整个墙壁的*事地图。

天目山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它的周围是南宋和太平天国失败的古战场,以及抗日先遣队遭受袭击和方志敏同志蒙难的皖浙赣边区,也毗邻项英、叶挺同志被暗算的皖南*部。

这些深刻的历史教训都在提醒着粟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一切都让粟裕非常小心!

经过粟裕的反复思考,他最终确定了这次作战的原则:“诱敌深入,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敌一路。”

29日,粟裕趁着敌人立足未稳之际,果断出兵,打乱敌人的部署,确保浙西、浙东的联系,经过三天的激战,6月2日,新四*占领了新登,歼灭了敌人多人。

战局形成了相持态势。

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打?什么时间打?

粟裕坚定地说:敌人发动这次大规模进攻是下了最大的决心和作了极周密部署的,这仗非打不可。不打这一仗就不足以粉碎其进攻,不粉碎其进攻,就不能保持战场的主动权。

他认为我们应该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而更换打法。不能死守天目山和敌人拼消耗。反而应该主动撤离新登、临安,诱使敌人脱离堡垒阵地,然后在运动中继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暂时放弃天目山,是粟裕下定的决心。

为了诱使敌人上当,新四*不仅撤退时,要让出赖以联系南北、连接浙东浙西的许多城镇和土地。而且要故意在敌人面前显露“败象”。

新四*撤退的道路上,满是杂沓的脚印,一路上到处是丢弃的破*帽、破*衣、米袋子、烂草鞋。

种种迹象使得敌人产生了错觉,认为新四*已是“伤亡惨重,溃不成*”,于是作出了新四*正“向北溃逃”的错误判断。

为了加强伪装,诱敌深入,将顽*引向预设战场。粟裕命令第三支队在天目山正面利用地形和工事机动抗击,掩护主力集结和辎重撤退;设在天目山的机关、医院、工厂、报社和*需物资,纷纷向宣长路北转移,并公开向群众告别。

这一切使得敌人确认“新四*已向北逃窜”。

在敌人各部向前推进的时候,新四*隐蔽在孝丰西北地区的主力,已休整多日,正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留在孝丰城担任守备的第十一支队和独立第二团已控制了孝丰外围的各制高点,并构筑了必要的工事,随时准备抗击敌人对孝丰城的进攻。

经过对敌我力量对比的分析,粟裕下达了作战命令:以第八、第十一两支队和独立二团组成阻击集团,既要顶住右路*的进攻,又要拖住敌人不使其逃离。第一、二、三、七、九、十等六个支队组成突击集团,伺机出击顽敌左路。第十二支队预伏在顽*侧翼武康、德清地区相机运用。

6月19日,敌人52师中了粟裕的诈败之计,孤*深入。当粟裕通过俘虏得知敌人的行动部署的时候十分高兴:“这下我可号准了敌人的脉搏,五十二师为抢头功确已突进。”

此时敌人的首尾不能兼顾,出现了二十多公里的间隙。

粟裕抓住难得出现的有利战机,决心集中兵力首先歼灭五十二师。然后,回师东向,再伺机歼灭其右路兵团。

敌人52*叫嚣着:“再打一个茂林,完成皖南剿共未竟之功”。所以新四*战士们非常痛恨52师。

粟裕为了提高士气,提出了为‘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报仇”的战斗口号,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之下,战士们一个个的龙精虎猛,恨不得将52师撕成粉碎。

经过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敌人52师的两个团全部被歼灭,另外一个团在上次战役时已经被消灭了。至此,这个在“皖南事变”中沾满新四*鲜血的刽子手,终于遭到了覆灭的下场。

52师的覆灭,敌人指挥部竟然不知,还要求各个部队放胆行动,努力奋战。”

很快敌人右翼也落入了包围圈中。粟裕果断下令,除九支队继续歼灭残敌和负责打扫战场,同时密切监视左翼的后续部队忠义救国*的动向外,其余支队尽数挥师东向,包围孝丰城边的右翼七十九师和突击总队。

到了21日晚上,新四*第一纵队从南面都入了敌人,第三纵队则由北向南,攻击。至此,敌人右翼兵团主力已陷入重重包围。

经过两个昼夜的激战,敌人除了留守临安的一个营之外都被歼灭。

至此,国民*气势汹汹的第三次进攻,彻底以惨败而告终。

这一战,新四*共歼灭和俘虏了敌人多,缴获了各种火炮17门,轻重机枪多,长短枪多支。

毛泽东听到捷报,多次赞扬天目山战役打得好。刘少奇赞扬粟裕指挥的新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就在这个时候,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粟裕和干部们经过反复考虑,决定不再回占天目山。#粟裕#粟裕不但打仗厉害,做*治也是好手,听他部署作战大家总能被逗笑毛泽东要换帅,听到粟裕的计划眼睛发光,说: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