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有几回考(殿试),每届的状元是全国唯一的,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状元”不仅仅是荣耀,更是......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漫长的年的科举制度中,曾产生出多名(文、武)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张九成、张孝祥,明代的杨慎、康海、汤显祖、张居正、海瑞、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翁同和、洪钧、钱大听、林则徐、张謇、蔡元培等文化名人都是出自状元、进土和举人之中,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一)朱姓的人口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
据统计,明代朱姓约有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2%,位列第11位。
从宋至明的年间,朱姓总人口增长率为69%,是总人口增长率的3倍还多。
这其中朱明宗室的贡献尤为突出。
据《明史》所载,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生子70人(王世贞《皇明盛事述》记载为百人),每次聚会,同父兄弟竟然有互相都不认识的。而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在弘治五年,这位王爷迎来了自己的第94个子女。而在这一年,庆成王朱济炫的直系子孙已经超过人。
这仅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冰山一角。朱元璋建国之初,封亲郡王、将军的子孙才49位,但经过一两百年的开枝散叶,在各地繁衍出惊人的数量:山西一省,洪武年间只有一位晋王,到了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经增长到位。洪武年间河南本来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万历年间,已经有了多个皇族后代。
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三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当代人口史学者推算的结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十倍。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吧。
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朱姓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1%,在全国大姓中排第16位。
至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余万。
截止到年底全国朱姓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区),汉族万人,少数民族67万人,全国朱姓人口人,排全国第十四位。
(二)朱姓简介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主要为汉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朱挟为朱氏得姓始祖。
朱氏族人倡导仁义爱民、尊师重孝、亲友和睦,家族文化经历住了淘沙长河的流转考验,时至今日仍木秀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朱氏祖训微言大义,一字千金,字字珠玉,更是为朱氏族人的齐家修身之良言警句,为朱氏的昌盛发达敦实了基础。
(三)朱姓的源流
1、西周时期
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西北)。
2、秦汉时期
朱姓已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
3、唐朝时期
朱姓已出现在广东。
4、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5、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历经风霜雪雨,朱家人勇往直前,人口从古时几十万发展到如今的万之众,可谓族人兴旺。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朱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依然熠熠生辉,朱氏家族名人辈出,人才济济。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朱元璋,他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开国元帅:朱德
开国上将:朱良才
开国少将:朱光、朱军、朱云谦、朱火华、朱声达、朱绍田、朱绍清、朱虚之、朱玉学、朱玉庭、朱兆林、朱启祥、朱直光、朱家壁、朱鹤云等人。
漫漫历史洪流中,朱氏先祖前辈以其过人的智慧,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及绚丽多彩的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四)朱姓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年间,可考的榜数为榜,共产生了名状元(一说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人。
中国古代社会,从庶民百姓到达官显贵,无一不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学而优则仕”成了亘古不变的知识分子的奋斗之路。状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一旦殿试第一,马上就由吏部考试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着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从此也就步入了凶险难卜的仕途,开始了宦海沉浮荣辱的漫漫人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终于登上了显赫的高位。
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级的官员(含次官)。
而清代,名状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20人之多。
可以说,在官场努力升职,成为状元这一群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至上追求。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我们朱氏历来人才辈出:有“两朝天子(梁朱温、明朱元璋)、一代圣人(朱熹)”在多位状元中,朱姓也占近2%的比例,请听我一一道来:
1、朱善。江西丰城年(明洪武五年)状元。朱善(年-年),字备万,号一斋。
燕山祠堂里悬挂的朱善像
2、朱希周
江苏昆山人,年(明弘治九年)状元。朱希周(3-),字懋忠,号玉峰。
3、朱国祚
浙江嘉兴年(明万历十一年)状元。朱国祚(年-年)字兆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4、朱之蕃
(~)明代大臣、书画家。字元升,一作元介,号兰隅、定觉主人。原籍山东聊城茌平县,后附籍南直锦衣卫(今属江苏南京)。万历二十三年科举状元。
5、朱世杰
年(太平天国三年)东试状元。
6、朱虎臣江西浮梁—年(绍兴年间不详)史上年龄最小的武状元,皇帝赐予他武状元时,年仅九岁。
7、朱嗣宗江苏盐城(宋宁宗嘉定十年)朱嗣宗(—?),又名朱叔乘,字明伦。平阳人,南宋嘉定十年丁丑()右科状元及第。
8、朱 熠浙江平阳年(宋理宗端平二年)朱熠(~),字明远,号肃庵。温州府平阳县径口杉桥人。宋理宗赵昀端平二年()乙未科武举的第一人。朱熠长大后远离故乡,以武学上舍生身份寄居临安(今杭州市)。夺得武状元。
9、朱应举浙江平阳((-)),字玉绽,南宋平阳县宰清乡四十四都径口里(今属平阳县水头镇径口村)人,生于宋理宗绍定、端平年间。南宋理宗赵昀开庆元年()己未科武举第一人(武状元)
10、朱 赓朱赓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嘉靖四十年(年)举于乡。明隆庆二年(年)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
11、朱可贞广东首位武状元(广东一共出过5位武状元),于年(明崇祯元年)高中武状元。
朱可贞,字占遇,字子庵,广东顺德龙江沙田石塘市人(即现西溪儒 林 村 石 塘市)。明末武状元。少时习文,其后弃文习武,崇祯元年高中武状元,授锦衣副千户。历升中都副留守,因触忤上官,贬两广坐营都司,一度谪戍柳州。不久回粤复职,大破阳江、电白一带海盗,缴获海船数十艘,继而奉调广西海防。
12、朱昌颐(年-年),字吉求,号正甫,又号朵山,浙江海盐人。道光丙戌一甲一名进士,状元。
13、朱秋魁乾隆四年己未科(年)状元,朱秋魁(~),字廷禧,号讷斋,浙江金华人。清乾隆四年()己未科武进士第一人。朱秋魁是当地名门望族朱圆的十世孙。
(五)大明各姓氏进士登科录(前20名)
大明王朝自年建立,存世二百七十六年,历经十六位皇帝。明朝的建立使得汉人推翻了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在整个中国封建历史算是比较长寿的朝代,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大明各姓氏进士登科录(前20名)
大明王朝虽是朱氏王朝,但其人口数与登科进士数基本持平(人口排名14位,登科进士数15位)。
(六)现代朱氏中科院院士大数据分析(在任)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
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截至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共计名。
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包括:数学物理学部(人);化学部(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人);地学部(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7人);技术科学部(人)。
截止到年10月9日为止,朱氏在职中科院院士共有16人,其中14人为男性,2人为女性(朱静和朱美芳)。按姓名拼音排序分别是朱邦芬、朱道本、朱荻、朱静、朱美芳、朱起鹤、朱清时、朱日祥、朱森元、朱诗尧、朱位秋、朱永官、朱玉贤、朱兆良、朱中梁、朱作言。
朱氏中科院院士占总院士人数的1.95%,高于朱氏人口在中国总人口中的占比。
1.从年龄上来看,平均年龄为75.2岁,90岁以上2人,80-89岁的共有4位。其中,年纪最长的是朱起鹤院士(96岁),次之为朱森元院士(90岁),年纪最轻的是朱永官院士(53岁)。
2.从当选院士时的年龄来看,平均当选年龄为58.1岁。当选时年纪最轻的是朱清时院士(45岁),其次是朱日祥院士(48岁),当选年纪最长的是朱起鹤院士(71岁)。
3.从当选时间来看,最早的是年(朱清时院士),当选时长达29年,其次是年,分别为朱静、朱起鹤和朱森元院士,当选时达25年,当选时间最近的是年,是朱美芳和朱永官院士。
4.从籍贯地分布来看,浙江院士最多(6人),江苏次之(4人)。
朱氏中科院院士(在任)
朱邦芬:凝聚态物理学专家(中科院)
朱道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家(中科院)
朱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中科院)
朱静:材料科学专家(中科院)[女]
朱美芳:半导体物理专家(中科院)[女]
朱起鹤:物理化学专家(中科院)
朱清时:物理化学专家(中科院)
朱日祥:地球物理学专家(中科院)
朱森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科院)
朱诗尧:量子光学专家(中科院)
朱位秋:力学专家(中科院)
朱永官:环境土壤学专家(中科院)
朱玉贤:植物生理学专家(中科院)
朱兆良:土壤学专家(中科院)
朱中梁:信技术专家(中科院)
朱作言:细胞及发育生物学专家(中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