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代历史上的草庐文人与他们的文学时代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 http://www.xftobacco.com/

前言

元代草庐文人,是以吴澄为领袖,涵盖草庐讲友、草庐同调、草庐学侣、草庐家学、草庐门人等人群,大体以南方文人为主的文人群体按《宋元学案》,元代思想体系被归为四家:鲁斋许衡、静修刘因、草庐。

吴澄、师山郑玉,就实际的影响而言,吴澄与许衡被推为南北学者之宗。吴澄继许衡之后,虽然登仕较。晚,但其为学为教“主于著作以立教”。而且,吴澄出生于年,卒于1年,一生横跨宋元两朝,学问大且寿高,有元一代文人受吴澄的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对于元代文学以及文坛格局而言,吴澄本人文集“裒然盈百卷”,在创作上“词华典雅、往往斐然可观”,文章“尤彬彬”乎盛,而草庐。文人中,无论程钜夫、虞集,再有范梈、元明善、贡奎、陈旅、王守诚、苏天爵、杜本、危素等,有元一代蜚声。文坛之大家,又每在草庐彀中。

在以上看似周知的信息里,让人引为探究的问题是:程朱理学在元代被推为官学,所谓“天下之学,皆朱子之书。书之所行,教之所行也;教之所行,道之所行也”,而吴澄曾因“吴幼清,陆氏之学。也,非朱子之学也。

不合于许氏之学,不得为国子师,是将率天下而为陆子静矣”的攻讦愤而辞。这其中,草庐文人诚可谓其大宗,则元代文人所从所通之“经”到底是朱学还是陆学?其次,让人疑惑的是,蒙古人崛起西北,在平定西域、金朝等区域之后,人口总数尚不足00万,而。

南宋区域的人口约近万,人数最多,文明程度最高的人群,政治资源和社会地位却最边缘,南方文人最终是如何融入大一统的元代文坛并发挥其主体作用?再者,南人作为文明程度最高却政治地位最底的群体,其怨怼情绪本可想见,而元代文学在大一统时期却以雅正、清平为主体审美倾向,在这有些吊诡的现象里,蜚声文坛的草庐文人在其间的作为如何?他们到底从时代中汲取了怎样的精神进而成为元。

代文坛的中心,并推动着元代文坛风气的建设?本篇认为,草庐文人基于对大一统时代,疆域辽阔、文化多元、思想驳杂现实的理解,在哲学思想上和会朱陆,学宗朱子兼宗陆学;在人生态度上,隐忍精进,积极仕进与交游;在文风选择上,草庐文人倡导清和雅正之风,并借助群体的社会地位与影响而令其审美倾向蔚为一代文坛风气。

所谓“和会朱陆”,是指吴澄把朱熹“格物致知”的笃实工夫与陆九渊“发明本心”的路径方法结合起来的倾向《宋元学案》认为,“草庐出于双峰,固朱学也,其后亦兼主陆学。盖草庐又师程氏绍开,程氏尝筑道一书院,思和会两家。”。

吴澄乃朱熹的四传弟子,其研学基础得之于朱学,黄百家认为:“幼清从学于程若庸,为朱子之四传。考朱子门人多习成说,深通经术者甚少,草庐五经纂言,有功经术,接武建阳(朱熹),非北溪(陈淳)诸人可及也”。

吴澄及其引领的草庐文人在元代社会文化思想领域以及文学创作领域所获得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南北文化争端中南方文化的胜出,也意味着南方文人在大一统时代破局努力的成功。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细述。

其一,为何吴澄会选择和成为元代和会朱陆的代表人物?这个问题无需进行太多辨析,吴澄的学源、地缘以及他自身的学养都意味着他很可能会成为朝着和会朱陆的学术路径建构他的思想体系。

从学源上看,吴澄16岁到临汝书院正式师事程若庸,程若庸师从饶鲁,吴澄曾评价饶鲁的学术体系认为“朱子中庸章句、或问,择之精,语之详矣。惟精也,精之又精,邻于巧;惟详也,详之又详,流于多其浑然者,巧则裂;其粲然者,多则惑。

澄少读中庸,不无一二与朱子异后观饶伯舆父所见亦然,恨生晚,不获。就正之”,饶鲁与朱熹“不尽同”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体系中已夹杂有陆学的东西,而吴澄对饶鲁学问体系不尽同于朱熹的倾向却心甚戚戚,恨不与之同时,此亦可略见出吴澄和会朱陆的倾向。

吴澄在师从程若庸之后,又师从程绍开。程绍开是陆九渊的弟子,又深受“安仁三汤(汤千、汤巾、汤。中)”思想影响,他们在思想体系上学宗朱陆,尤其是汤巾,他“补两家之未备,是会同朱、陆之最先者”所以,从学源上看,吴澄在思想倾向上和会朱陆是颇为顺理成章的事。

从地缘上看,吴澄也完成可能成。为和会朱陆的学者。吴澄“其先,自豫章之丰城迁居崇仁”,是江西抚州崇仁人。在崇仁东边80公里外,是陆九渊的家乡金溪,陆学的发祥地,而再往西南80公里外是陆九渊讲学的象山书院所在地贵溪。南宋以后,陆学中衰,抚州亦成为朱子学的中兴之地,而抚州本土深厚的陆学基础,使它较诸其他地。

域更显现出朱陆融合的倾向,双峰学派、三汤之学即为典型。吴澄生于其间,得其风气熏炙,形成和会朱。陆的思想倾向并不意外。草庐文人程钜夫在北廷的斡旋和努力,推动了至元二十三年()的江南访贤行动,此后,南方文人开始大举北进。这对元代的文化以及文学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方文人大举北进的过程中。草庐文人的表现尤为突出,之所以能如此突出,又因为草庐文人在“人和”方面都有着其他南方区域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人和”优势自然不能脱去程钜夫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草庐文人的内在精神动力。而随着南人北进力量的加强,金源文人群体一家独大的京师文坛格局被打破,具有元代文化特色的南北。融合局面逐渐打开。

吴澄的北进态度与南人北进风潮的前奏。毫无疑问,人们很容易将元代南人北进风潮的掀起归功于程钜夫所代表的官方力量,而事实上,没有内在精神指导和动力驱使,官方的鼓励只能令极少数人改弦更张,真正掀起风潮的背后都是思想的驱使,吴澄在南人北进风潮中的北进态度极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